与书,与字。
总有那么一种情结。
书,是神圣的。
文字,是最值得欢喜的。
看书,品文字;读精华,让自己慢慢长大……
成长的阶梯里,有书,有文字的陪伴和监督,路,应该是少一些弯曲的。
[‘我们的同志,在困难的时候,要看到成绩,要看到光明,要提高我们的勇气’为人民服务。]这应该是毛主席语录里第一句话。它被印在镜框里。我是八岁时在当村长的舅舅家的墙上看到的,老看,老看,就背会了,到现在不曾忘记。要说意思其实也不是很懂,或许当时只当顺口溜背的吧!
应该是先对文字感兴趣,才会去喜欢书的罢!
只知道,普天之下,唯书,我的至爱!
好书的人,不分类别,因为,连墨香,都是吸引她的理由!暂新的书,会小心翼翼去翻看;旧的书,又似乎蕴藏着很多内涵。有书,摆放在那里。除了看,偶尔摸着它,得空一本本摆放它,那种感觉,真好!
得益与书,自然难忘于书。
年少的我,曾在书里找到了远方道路;找到路的我,在书里找见了起点;站在起点的我,在书里明了了起步的行径;行径中,我在书里搜索人生……
人在旅途,曾步履匆匆的我,竟也一时让书承载了灰尘。一尘之隔,书,便于我陌生。陌生了书的我,有了些许的跌跌撞撞……偶然间的一个下午,随手的那本书,那本书上的那句话,那句话里的那一个个字,就那么深深印在了我的思维里,也那么悄悄地,悄悄地敲开了我的心智。我很感谢那本书,感谢那几句话,也感谢我自己用自己的水平读懂了那些文字﹕[天生我材必有用,不必去苛求和仰望那一根栋梁,因为那根细小的窗户棍同样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]。
把自己当做那根渺小却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窗户棍,我让自己浮躁的心回归于平静。
总也很是羡慕那些气定神闲的人,但毕竟谁也成不了超凡脱俗的圣人。生活是个万花筒,人是群居动物。也一时惑于人际交往这个必需带俗的话题。很好,一本《方与圆》就那么不起眼的溜进了我的视野……真的很棒!那本书里,我悟了很多,也让自己成熟了很多。
成熟,并不意味着不犯错,何况又颇带几分任性的我。儿子上学后,我终于遇上了比我更任性的对手,也逐渐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一个母亲,必须去承担照顾他的责任。其实,并非刻意去找寻,《三字经》《老子》《孔子》……随着儿子的上学一一落户了我家的书桌。不知您读过没?那可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……
如同人体需要各种微量元素一样,在书里获取知识也同样。
如果说某些书籍是精神财富,那《生活指南》应该是包罗万象,应有尽有﹔如果说《易经》是让人未卜先知,那《揭秘》应该是世界的大还原吧﹔如果说《读者》是经典,让你明白一个道理,那《意林》就是一则故事,改变一生……
如果一张报纸,一段文字,可以让你有所收获,闲暇的你,何不顺手一晃眼,去欣赏它呢?
得益于书,自然,感谢与书。
与书,与字。
便也有了这种情节。
与书,与字。今生不了的情节……